在备受瞩目的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,机器人成为了最炫的“打工人”。有外媒评论说,北京冬奥会就是一场现实版的“机器人总动员”。从冬奥村到竞赛场馆,物流机器人、引导机器人、智能安全机器人、炒菜机器人、送餐机器人等竞相亮相。事实上,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在2021年上半年,服务机器人生产量呈现暴增态势,1-6月的平均增速达到70%。2021年6月,服务机器人产量累计值达到392万余台,而在2月份,这一数据仅为95万余台。短短5个月时间,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了约296万台。而这一累积数据到2021年12月,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21.44万台,市场规模逼近400亿元,同比增长48.9%。
在《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(2021)》中,给了服务机器人以全新的发展内核。文件中将服务机器人界定和分类为数字产品制造业,未来将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核心产业进行统计。具体来看,目前服务机器人分类泛化到指除工业和特殊作业以外的各种机器人。主要包括用于个人、家庭及商业服务类机器人。如家务、餐饮用、宾馆用、销售用、娱乐、助老助残、医疗、清洁等类别机器人目前都属于未来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。归属于数字经济建设的基础核心产业,将对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起到进一步推动作用。
过去十年被认为是服务机器人赛道技术储备期。在疫情的催化下,大量应用需求、垂直场景诞生,服务机器人随之迎来爆发。“长期主义”这一词在服务机器人赛道有了很好的诠释,尤其是国内服务机器人赛道。业内更是展望未来十年,将会是“服务机器人的黄金十年”。越来越多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将在垂直领域落地应用。
(一)
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数据显示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.70%,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.50%,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。根据国际标准,65岁以上人口占比7-14%为轻度老龄化,14-20%为中度老龄化,21-40%为重度老龄化,这意味着,中国已经处于中度老龄化的边缘。国家正在积极出台政策应对老龄化挑战,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提出,要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,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。数量如此庞大的老龄化人口,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养老服务消费市场。康养+科技不仅限于互联网,健康检测监测、智能养老监护、慢性病智能综合管理、远程智慧医养结合……等康养+科技应用正加速落地。跌倒探测、急救拉绳、生命体征监护等可穿戴设备被广泛应用,直接提升老年人看护的精细化与周密性,减轻了照护者的负担。“养老机器人”概念正在得到社会关注。现在AI、机器人和养老等领域都有相关国家政策支持,随着AI、机器人、5G等技术的日益成熟,服务机器人已迎来黄金十年发展期,养老成为最有潜力的垂直应用领域之一,“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”或许会成为下一个机器人爆款品类。
(二)
根据卫健委数据,我国住院病人手术量从2010年的2904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6930万人次,复合增长率达到 10.1%。工信部在2021年2月发布的《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25年)》征求意见稿中,已经将手术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领域,指出在重点发展的治疗装备领域中,要推进手术机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应用。同时,在国产品牌发展能力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目标——到2025年,6~8家企业进入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。今年4月 ,上海市医保部门将“手术机器人”等28个医疗新技术、新项目纳入了市医保支付范围,以切实减轻市民群众使用新技术、新项目的医疗费用负担。据统计,骨科手术机器人治疗目前已在15 个省市进入收费目录。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迅速,近年来不断缩短着与进口企业的差距。随着患者对于手术质量要求的提高,精准医疗和智能外科手术理念的普及,智能化、数字化和微创化已经成为未来手术发展的趋势,在环境、资本、政策的多重驱动下,放眼整个骨科历史发展进程,手术机器人未来必将成为骨科发展新阶段的“杀手级应用”。
(三)
在特种机器人的一些细分领域中,未来几年的市场渗透率和占有率将会有一个快速的提升,尤其是有限空间作业机器人,抗险抢险救灾机器人,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、巡检机器人等等,会有一个大的发展空间。
在疫情中大显身手的各类抗疫机器人,如消毒机器人、体温检测机器人,配送机器人等,产品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都会出现较大的增长。
纵观全国,服务机器人不再是一二线城市的专属,下沉市场增长趋势明显。且随着细分市场日益突出,服务机器人供应商也逐渐构建起细分领域的竞争壁垒。
中国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(以下简称“联盟”)认为,与之相配套的机器人售后服务,特种机器人的实训和培训业务,也会得到重视和快速发展。
服务机器人经过若干年的泡沫化的热度之后,产品渗透率正在扎扎实实地向落地化的方向在发展,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。联盟认为,服务机器人行业(包括市场占有率,年增长率以及产值)将会呈现稳定且快速的增长趋势,不会受经济的波动而波动。联盟预测,服务机器人相关品类的爆品,将会从聚焦在固定场景单一功能的产品中产生。
当前,深度学习、人工智能技术逐步,以技术研发为驱动的发展模式,在基础商业、民生服务、社会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在“数字化”成为今年企业发展关键词的当下,服务机器人必然成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。如何在服务机器人的下半场脱颖而出,可能并不再只是市场的角逐,活下来,把握住服务机器人发展的新方向:数字经济载体,并需要在数字经济这个更远大的场景中寻找“技术服务价值”的答案,从而不断扩大企业产品的应用覆盖面,提升商用场景触达率,企业才有光明的未来。
第八届国际服务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将于2023年7月在南京举办,论坛由中国机械工业国际合作咨询服务中心、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管理委员会主办,中国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承办。论坛由开幕式、主题演讲、高端对话、闭门会议等活动组成,拟围绕双碳大背景,开展关于服务机器人、智能制造与双碳的融合等方面的研讨,为业内外人士搭建一个有效交流、沟通促进的良好平台。